简述:观鸟,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利用望远镜等观测记录设备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察鸟类的一种科学性质的户外活动。
          20世纪90年代开始,观鸟逐渐在中国大陆开展起来。目前,全国各省、直辖市都设有观鸟协会。
          中国大陆的观鸟旅游从起步到蓬勃,即将走过20年,目前全国几乎每个省区市都有众多观鸟爱好者及其团体,地方性、全国性的观鸟比赛、观鸟节接连在各地举办,成为观鸟者与当地民众联谊共庆的节日,也是推动当地生态建设迈进、前行、发展与对外宣传的契机和大舞台。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时代最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当下行业发展的趋势,各行各业正在从传统经营模式逐步向互联网经营模式转变。同样的,传统的观鸟赛也需要融入互联网元素,并且十分重要。新型的观鸟节在活动期间,能够通过APP实时的、精确的将数据记录下来,上传到云平台。比赛结束后,系统能够实时的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报告,能够深挖举办地的人文、自然以及旅游资源。所以,传统观鸟节+互联网是观鸟节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香格里拉冬季观鸟节

          2016年11月18日至21日,以“生态迪庆、飞羽天堂”为主题的首届香格里拉冬季观鸟节在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及普达措国家公园举办。来自国内外的多名知名鸟类学者及全国30多家鸟会鸟友组成的15支队伍参加观鸟节,本次大赛共观测到鸟类152种。
          首届香格里拉冬季观鸟节在活动举办结束后形成了良性的冬季特色旅游热潮,截至12月初,已有多家香格里拉本地旅行社推出了针对于香格里拉冬季观鸟旅游的产品,并相继通过各自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同时,此次观鸟节中的参赛队员均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鸟会,经过这次活动后大家犹未感叹香格里拉的珍惜鸟类资源,大部分参赛队员都表示将会把香格里拉作为一个特色观鸟区域,未来将组织更多的鸟友来体验香格里拉的美丽;其中,来自宝岛台湾的队员及来自广州阳光鸟会的队员明确表示观鸟主题旅行现在关注度很高,而他们作为观鸟团的资深领队,平均每次都会组织近百人的观鸟旅行团,而香格里拉绝对是非常高值的观鸟旅行线路。

2). 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

           洞庭湖观鸟节始于2002年,是中国大陆举办的首个观鸟节,至2015年,观鸟节已举办了8届。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支参赛队伍参加了观鸟比赛,有近100万人(次)参与了观鸟节的活动,东洞庭湖观测到的鸟类从297种增加到343种。如今,洞庭湖观鸟节成为了湖南省以及我国生态文化节庆活动中的一个响亮品牌。2007年,岳阳市荣膺“中国观鸟之都”的殊荣。 近10年的观鸟节活动,为岳阳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知名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4年,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更是将洞庭湖的生态与环境建设提高到了历史发展的新高度。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汇丰银行、可口可乐等全球500强企业的多个援助项目也相继落地洞庭湖。 东洞庭湖也成为了我国首批(6个)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保护区,全国首批(51个)国家级示范保护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确定的全球首批(23个)绿色保护地名录保护区和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被国际社会赞誉为“长江中下游的生态明珠”、“拯救濒危物种的希望地”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现在,东洞庭湖湿地已经成为了岳阳、湖南、乃至中国的一张国际生态名片。
          目前,整个洞庭湖的保护也从单纯的保护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整体转变。

3). 中国盈江观鸟赛

          2015年5月,盈江县举办了第一届观鸟节暨观鸟比赛,这是盈江县政府第一次主导参与观鸟赛事,标志着盈江县观鸟特色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纪元。有德国、斯里兰卡、印度三个国家和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共队伍参加了比赛。
          其中有条以特色鸟灰孔雀雉为主的线路。于2015年12月份初开始对外开放以来,已先后有近100多人到鸟堂拍鸟。目前该线路每天往来拍鸟的人群络绎不绝,已成为盈江最为火爆的一条线路。观鸟节极大的提高了盈江县知名度,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新的思路,当地居民为观鸟者提供观鸟点、食宿等服务,每年增加2-4万元的收入,保证了当地的扶贫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切切实实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2016年盈江县第二届观鸟节于4月如期举行,多名观鸟爱好者们从全国各地赶来,相聚在美丽的大盈江畔,进行为期三天的观鸟比赛。此次比赛,迎来了由福建、湖北、河南、云南、贵州、重庆、河南、台北、江苏、广州、海南、广西等26家鸟会或机构的观鸟爱好者组成的14支队伍参与比赛。此外,还有分别来自德国与加拿大的观鸟爱好者参赛。
          在自然环境保护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共识当下,盈江观鸟节的举办让更多人了解当地资源优势,开创一个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新局面。为打造“中国犀鸟谷”名片迈出坚实的一步